卷一《劝学篇》(3)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文: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xī,醋)酸,而蜹(ruì,蚊虫)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译文: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就会生蛆,鱼枯烂了就会生虫,人一旦疏忽懈怠忘记了做人的准则就会招来祸患。太坚硬物体容易断裂,太柔软了又易被束缚,心术不正必然会招人怨恨,干柴易燃,低洼易湿。草木丛生,会招致鸟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木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木成阴,众鸟就会来投宿,醋的酸味散发,就会惹来成群的蚊虫,所以言语不慎可能招来灾祸,行为不当就会受到侮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啊。
秋雨堂浅见:
荀子在这里告诫君子要谨言慎行,因为:“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然而,在以“劝学”为主旨的文章里,荀子为什么又要谆谆告诫人们注意言行、以免给自己惹来灾祸?这难道是荀子要让年轻人学会圆滑世故,远祸保身吗?
不是的。荀子在开头就说了:“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人的言行是由其思想和品质支配的,在正确思想和优秀品德支配下的言行,会给人带来荣誉,而在错误思想和恶劣品德支配下的言行,会给自己带来侮辱甚至灾祸。
那么,什么是正确思想和优秀品德呢?怎样才能得到这些正确思想和优秀品德呢?荀子告诉你——学习。这就是他“劝学”的目的所在。
学什么呢?荀子说:“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意思是说,学习的途经先从《诗》《书》这些经典开始,最后再学习《礼》。荀子认为:“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就是说:《礼》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才算结束。在儒家眼里,《礼》既是法制条例,也是言行规范和道德准则。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见不学《礼》,视听言行都会不知所措,怎能不给自己招来侮辱和灾祸呢!
荀子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劝学》应该是他对弟子们的教诲之言,有学习内容,有学习方法,有学习目标,有道德品质的培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既教书,又育人”。其殷殷之情、拳拳之心,现在读来,也令人动容。
2023.6.14.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空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