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春炜
(资料图)
实习生 卢佳圳
近日,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公示了《广州市海珠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草案,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据了解,海珠区将以建设有活力有魅力有竞争力的“数字生态城”为目标愿景,重点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产城融合引领区、城央生态宜居区、文商旅融合样板区。
建设有活力有魅力有竞争力“数字生态城”
海珠区地处广州市中部,古称“江南洲”,是四面环水的“活力之岛”。《规划》指出,海珠区以建设有活力有魅力有竞争力的“数字生态城”为目标愿景,重点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产城融合引领区、城央生态宜居区、文商旅融合样板区,奋力建设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海上明珠。
从时间轴上看,2025年,海珠区将建设新时代的创新海珠、智慧海珠、生态海珠、文化海珠、品质海珠;2035年,逐步建成有活力有魅力有竞争力的“数字生态城”;2050年,建成有经典魅力、时代活力和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心城区典范。
根据《规划》,海珠区打造全域高质量发展的美丽国土空间,将加强区域协同,增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空间链接、推进与广州都市圈的融合互动、参与广州活力创新走廊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此外,海珠区将构建“一环一心、多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构筑“一轴引领、两环带动、三区支撑”的城市空间格局。
据悉,海珠区将统筹划定三区三线,将自然保护地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8.69平方千米;规定海珠区无永久基本农田;促进城镇空间集约高效、紧凑布局,划定城镇开发边界69.97平方千米。
到2035年,构建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数字创新城区,海珠区以“双轮驱动”破题发展,挖掘传统优势产业新模式,拓展产业价值链;强化新兴产业平台化建设,培育发展新动能。
《规划》划设六大产业重点发展区,厘清海珠产业空间布局。其中,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依托总部企业打造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其余产业空间分别为广州塔数字文旅区、环中大科技创新区、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石溪至沥滘新兴产业集聚区、环海珠湿地价值圈。
构建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交通出行效率进一步提高。《规划》指出,到2035年,海珠区对外交通出行实现“3060”目标,即海珠区至航空、铁路枢纽30分钟直达,至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联系时间不超过60分钟。内部交通出行实现“7080”目标,即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不低于7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不低于80%,整体绿色交通出行比例不低于80%。
如何让“从海珠出发”更快、更便捷?
《规划》主要从三方面布局交通系统。客运枢纽方面,积极推进琶洲枢纽和沥滘枢纽两大客运枢纽建设,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链接能力。轨道交通方面,构建“城际铁路线+城市轨道快线A+城市轨道快线B+城市轨道普线”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在道路交通方面,规划形成“七横十纵一环”路网结构,打通交通瓶颈,提升路网密度,提高对外联系效率。
绿美人文城区,塑造“最海珠”文化路径
根据《规划》,海珠区将从两部分打造海珠特色的蓝绿空间体系。
首先是构建“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的四级城市公园体系,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其次是建设碧道网络,结合慢行道贯通,打造“大环岛(海珠环岛径)+小环岛(历史人文环、现代都市环、湿地生态环)”的碧道网络。
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搭建保护体系,落实保护传承。设计了海珠区“红色之旅”革命文化路径、“丝路遗风”历史文化路径、“工业长河”工业文化路径三条历史文化路径,塑造“最海珠”的文化路径。
据了解,为广泛听取公众意见,《规划》草案于6月22日至7月21日公示,并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官网
责编 | 马思泳
校对 | 刘博宇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空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