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直接放狠话,“交给我,我保证她活”;看牙十分钟,谈判一小时,口腔医生化身“谈判大师”……由B站、深圳广电集团、中广天择联合出品,深圳卫健委、深圳市儿童医院指导制作的医疗纪录片《闪闪的儿科医生》于近日收官。该片记录了深圳市儿童医院这个“小社会”中的人间百态,令儿童健康的相关话题不断引发关注。
《闪闪的儿科医生》由B站出品的《守护解放西》原班人马制作,豆瓣评分9.5分。个性分明的儿科医生们,成了闪闪发光的主角。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专访了本片导演廖莎,听她分享幕后故事。
(相关资料图)
状况不断中,
折射人生百态
从清晨到深夜,人流不断,家长带着前来看诊的小患者,状况五花八门。《闪闪的儿科医生》将镜头对准深圳市儿童医院热闹的急诊以及各科室门诊。一开篇就牵动人心——患有复杂先心病的小恩希在错过了最佳根治手术之后,生命垂危,在各院无法收治的情况下,转运至深圳市儿科医院。经过内外科通力协作,最终成功手术。孩子的坚强生命力,父母的绝不放弃,大佬们的全力以赴,诠释了生命的伟大,不仅如此,还对各种儿童病症进行科普,笑点与危机之中,也呈现出人间百态与人性的复杂。
节目中更多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状态,不仅展现了孩子最常见的骑行摔伤,器械压指,吞食异物等意外伤害,还记录了癔症下“装病”,终身需要导尿的孩子们成长的烦恼,更展现了容貌焦虑和心理健康极为重要的青春期急迫摆脱孩子标签的那些事,不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在面对压力是该如何化解等等,各类情感交织,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分歧、矛盾,社会的进步、交融、碰撞都在这里被浓缩。每个人物的命运都在这里被看见。
“我们希望在平凡中抓一些亮点。面向社会热点,直面家庭关系和医患关系,也对重症孩子进行关爱。从医疗、人物关系分析开始,结合主题和整体概念,着力使得平凡真实的内容更加有看点。”导演廖莎透露,节目到底要有什么样的致胜法宝呢,答案是真诚,接地气。
“B站和我们一直希望一档医疗类的节目不再像‘饕餮盛宴’,或是‘奢侈品’,而是人人都能消费的内容产品。”廖莎说,在踩点期间一位主任一席话深深影响了她,医患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等。
因此,如何消除信息不对等,是节目组最该做的,让每一位普通百姓都能清晰地理解每一个医疗行为的基本原理,从中不仅仅是看个热闹,而是在育儿道路上受用,这样节目就是成功。并且节目也紧随时下热点,因此不同于以往纪录片,节目追求时效性的同时大大增加了节目的制作难度。
他们超有梗,
颠覆医生刻板印象
高口碑的医疗纪录片不少,比如《中国医生》、《人间世》等,见证生离死别,也让观众对医生多一份尊敬与理解。在《闪闪的儿科医生》中,个性鲜明的儿科医生们,凭借着精湛的业务能力迅速出圈。
深圳市儿童医院胸心外科特聘专家教授,主任医师陈欣欣,出场自带气势,说起话来条分缕析,言简意赅,“手术成功率大概99.5%;自信就是来自于多年经验的积累,和对于数据库的了解”。“交给我,我保证她活”,让观众牢牢记住了这位看似“嚣张”的“胸心”大佬。
内分泌科主治医师焦燕华,性格爽利,经常自嘲“我不是一位听话的医生“。这位耿直女医生被不少网友认为“很飒”。如果患者家长要求不合理,她会直说:“我不希望孩子打不应该打的针,做不应该做的治疗。”
面对有家长担心孩子长不高,软磨硬泡要求打生长激素,她几次表示拒绝;而因为营养不足导致孩子生长滞后,医生诊断需要生长激素帮助的小朋友,家长却对激素充满顾虑,网友表示医生太难了。
口腔科宋宁医生,身处儿童医院分贝最高的地方,面对孩子的拳打脚踢,化身身怀绝技的“谈判大师”。看牙十分钟,谈判一小时,处理各种“棘手”问题,也提醒家长注意学龄前儿童的口腔问题。还有阳光的骨科医生黄子龙医生,动作快如风,碰到老外患者自动切换英文,深得不少B站用户的心。
许多人印象中,医护人员说话总是那么言简意赅,看病就是接过医生开的看不太明白的检查单。“拍摄过程中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儿科医生们全心全意为儿童服务,我们总能被医生发自内心对患儿和患儿家庭的关切所打动。”导演廖莎表示,也许是因为治疗对象是孩子,医务人员内心更多了一份柔软。治疗和检查时,能减轻创伤和痛苦的,他们总是想尽办法去做。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患儿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辅以图示和动画,
通俗易懂中有点皮
除了医生对家长问题的耐心解答,主创也为视频配上通俗的注释和易懂的动画设计,对复杂的诊疗、手术过程进行细节展示,让医生的工作进行直观呈现,有效帮助观众理解。
导演告诉记者,“其实这是我们在B站出品的《守护解放西中》就有的特色,辅助图、花字、动画等跟内容紧密联系,事实上在筹备期,我们就跟各科专家进行深入沟通,建立基本常识,否则就无法理解医生接下来的诊疗手段。接下来再针对具体内容点反复跟医生进行沟通,他们会给我们提供解答和帮助,划出一些通俗易懂的示意图,结合网络热点,又带着趣味性。比如泌尿系统就像排污系统,让绝大部分人都看得懂。”
大家会因为孩子砸碎手指,跟妈妈一起哭到妆花,也会为一个撑爆超人服还认为自己不胖的小胖子笑哈哈。对于观众来说,这部纪录片在故事性、真实性、娱乐性、知识性之间找到平衡。
“我们希望打造不那么严肃的一档医疗纪录片,而是真正地抓到观众,把内容核心体现出来,我们更希望内容更加活泼和多元化,立足医疗题材去展示人间百态,这也是儿童医疗节目的特点。”导演廖莎透露告诉记者,“更多话题会聚焦育儿,比如新手爸妈容易踩的雷,通过看我们节目可以避开。医院的围墙被打开,社会普通公众能透过摄像机观摩一台台精湛的手术,跟着急诊的救护车来到医疗一线。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分歧、矛盾,社会的进步、交融、乖张都在这里被浓缩,被看见。也让普通人深入了解、理解、信任医生。”
节目中,涉及家长和孩子的面孔,以及谈话暴露的隐私等细节,被贴心打码和消音。导演表示,考虑到舆论对作品中当事人的评价及影响,自始至终,摄制组都坚持为每一名患儿的体貌特征作模糊处理。即便有的家长同意孩子出镜,仍对未成年人做尽可能的保护。“只会使用同意拍摄以及播出的病例,对可能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题材,即便同意播出,也会再三权衡之后放弃此题材,在节目效果及孩子的身心成长之间找到平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王菲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空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