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针对污染 >

【主题策划】金融与科创双向奔赴的安徽路径

来源:《徽商》杂志2023年6月刊    时间:2023-08-14 11:29:36

“科创专营机构100家、科技贷款余额1万亿元、科技型上市公司100家。”

今年4月26日,正式发布的《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首次明确了这个“最牛风投城市”的科创金融目标。


(相关资料图)

如果说产业投融资的“合肥模式”还主要以国有资本和政府引导基金为主,那么在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中,金融机构将积极作为、主动出击,与“科里科气”的合肥产生更系统、更深入的融合。

事实上,近年来,安徽从“贷、投、保、担”等方面着手,为科创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接续赋能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

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科技贷款余额达3592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三年翻番;科创板上市公司21家,居全国第六位;组建总规模3000亿元的政府性引导基金群,带动社会资本设立基金1.43万亿元,居全国第七位;科技担保在保余额220亿元,在保户数2918户;科技创新风险保障额度3160亿元,同比增长58%。

科创金融并不是新鲜事物,多家位于长三角的银行早从2018年就开始布局面向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只是,如何让高风险、轻资产的科创企业和天生追求规避风险的金融机构在双向奔赴中找准平衡点,安徽正闯出一条新路。

科技创业者迎来新机遇

对于合肥中科光博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帅来说,这个夏天,与天气同样火热的还有金融机构的热情。

“这几年的资金环境越来越好”,出差短短几小时的高铁上,张帅已经陆续接到数个金融机构推介科创金融新产品的电话。2017年开始创业的张帅和众多创业者一样,也有过资金捉襟见肘的经历,最艰难的时候甚至连投标保证金都凑不齐。但因为企业是轻资产,他只能卖了自己的房子,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研发和运营。

从五年前“50万元都很难借到”的窘境到如今被各家金融机构“追着跑”,张帅坦言,除了随着企业自身发展,产值利润都有着不错表现之外,这种良好态势与合肥在政策上的扶持和引导力度不断增强密不可分,“为科技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他口中的“机会”,正是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不断探索的“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

202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提出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嘉兴等五地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作为安徽省唯一的改革试验区,合肥市将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金融生态建设样板区,为安徽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提供有力支点。

合肥能成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五个试验区之一,与其融入城市血脉的科创基因密不可分。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创新指数报告中,合肥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第55位,较上年提升18位。在“2022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合肥又前进4位,位居全球科研城市第16位。即便在疫情影响下,2022年合肥仍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34家,平均每天诞生5家,总数达6412家;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200余家,同比增长近七成;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8家,总数达139家。

科创赛道势头强劲,金融服务也必须走上“快车道”。

合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资料显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至今,全市已有37家科创金融专营(特色)机构,推出142款科创金融产品,为科创企业授信1.9万笔、金额达245亿元,努力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流畅的金融服务,让科创企业贷不难、贷不贵、贷不累。

“科创企业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金融的赋能。”2022年12月,刚刚成立3个月的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就从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获得了一笔金额过千万元的贴息贷款。

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甲甲透露,这是企业成立以来的第一笔贷款,“并且在政策的支持下,这笔贷款几乎不需要企业承担利息。”他表示,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业务处在探索期,每个方向、每个决策都需要资金投入,这笔资金无疑很好缓解了初创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与徐甲甲类似,安徽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从科创金融改革的先行先试中获得成长的养分。

今年4月,结合自身实际,安徽研究制定了《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明确了“科创专营机构100家、科技贷款余额1万亿元、科技型上市公司100家”的建设目标。基于此,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有了“施工图”,安徽科创金融改革进入新阶段。

“《方案》中的具体措施将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竞争力。”徐甲甲表示,一方面,科技企业能更加便捷地获得资金支持,这将有助于加速企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合作,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业自身的转型升级。

“金融支持科创需改变金融的底层逻辑”

“科技企业比传统行业需要更多研发投入,这是很大的固定成本。按照传统财务管理理论,经营杠杆的支点非常高,必须在创新创业的全过程中不断加入财务杠杆。”安徽中科海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滋健已经顺利融资四轮,他认为科创企业融资从早期到成熟期的优先级是政府基金、财务投资、战略投资、银行贷款,“科创金融应该是为科创服务的金融,随着合肥科创金融改革的逐步推进,会给创业企业提供更多全链条的选择”。

陈滋健的融资“优先级”判断是基于科创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天然属性得出的结论。

金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之一,需要加快构建多层次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打造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良好生态,进一步推动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这其中,作为我国间接融资体系主体的商业银行,是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关键一环。

与传统企业相比,核心竞争力在于硬科技含量的科创企业轻资产、高成长、高技术、高风险、高收益特点显著,研发融资需求旺盛且缺乏有效抵押物,这显然与银行的风控要求相违背,如何衡量评价初创期科技企业的“含科量”、如何提升风险收益的匹配度成为商业银行赶考新时代的“必修课”。而科创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痛点,往往就在“最初一公里”。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需要改变金融的底层逻辑,即从基于物的信用转向基于人的信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科创是基于人的创新,投入的主要是智力、知识和思想,属于轻资产领域,基于物的信用就会导致无论是贷款还是上市股权融资、债务融资,都会遇到信用不足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科创金融,要先“道”后“术”,改变底层逻辑,然后才是模式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

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就在于鼓励创新探索,鼓励先行先试。

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各大金融机构正加快布局,构建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农业银行就先后在合肥成立了“科创企业家加油站”和“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科创中心”,为科创企业家们提供全方位专属综合服务。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倾力浇灌,这同时也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农业银行行长付万军表示,近年来农行在“金融赋能创新”方面形成了“商行+投行”的科创金融服务路径:

一是加大科创金融“量”的供给,强化科创领域政策倾斜和资源配置力度;二是拓展科创金融“面”的覆盖,满足科创企业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金融服务需求;三是寻求科创金融“新”的突破,聚焦实践理念、产品谱系、服务模式的迭代升级;四是推进科创金融“质”的提升,着力加强集团合成、数字化转型和专业队伍建设;五是推动科创金融“圈”的构建,打造科创金融服务的开放合作“生态圈”。

在安徽,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组建省、市、支三级科创服务团队,今年4月还在合肥分行挂牌成立“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科创中心(合肥)”,专职从事科创金融业务,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科创金融服务模式,增强科创金融的供给能力,着力打造金融支持“科技兴皖”科创品牌。

“我们的服务思路是贯穿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据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投资银行与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李欢表示,传统信贷业务并不完全适合科创企业,不同科创企业属性差异较大,其对应的服务模式也应“百花齐放”。

例如,提升容错率,加大科创企业资源供给和产品创新力度,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推出投贷联动的“科技专新贷”及针对集群性客户批量融资的“三一方案”等产品,切实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5月末,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创企业贷款分别比今年初净增279亿元、68亿元,增速分别为52%、31%。

除此之外,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加强行司协同、加快产品创新,打造“融资+融智”一体化金融服务闭环,提升差异化金融服务能力。

为此,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在2022年6月和12月分别设立了基金总规模10亿元的合肥穗禾科创股权投资基金和总规模20亿元的安徽穗达荣耀股权投资基金,联合中国农业银行旗下的农银国际和农银投资,在安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新产业及国企混改领域已投出5笔,并通过联合招引模式,顺利招引了极智嘉、厦门恒坤等一批优质科创企业来皖建设,充分发挥了产业基金的“双招双引”和促进安徽产业升级的作用。

“科创金融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一定是银行,但银行一定是在坚守自身风控原则基础上,融入科创金融大环境。”

陈滋健期待合肥的科创金融改革试点能继续保持产业投资的精神,“从产业投资升级到科创金融,合肥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决策。”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空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